肌肉行,韌帶與肌腱不行 – 為何初學者不適合求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剛開始做 Push Up (伏地挺身)、Lunge(跨步蹲)或 Squat 這種可以明顯感受到需要肌肉以外的軟組織來「支撐」(Push Up 為手腕,Lunge 為腳踝,Squat 為膝蓋)的動作時,一開始又不穩又不舒服,甚至會痛,但慢慢循序練幾個月以後,突然有一天發現那種「關節支撐不住」的奇怪感覺沒有以前那麼多了?

另外一種情況,一般人可能比較沒聽過,就是在健美運動界(或其他追求力量極大化的運動項目),很偶爾會耳聞某某選手練到「肌腱斷裂」?肌腱的強度不是應該遠遠超過肌肉嗎?為什麼肌肉可以發出的力,居然可以讓這種強健的組織斷裂?


其實,原因就在於,因為肌肉隨壓力變化的能力,遠遠超過肌腱與韌帶,或一些其他的結締組織。因此,雖然可以做的重量變重了,身體感覺到進步了,但這些軟組織需要的適應時間卻比肌肉長很多。Push Up 表現變好了,但手腕附近的組織,可能要更久的時間,才會適應「支撐」這件事。至於某些健美運動員肌腱斷裂的例子,一部分當然跟操之過急有關,不過另外一個部分,則是因為運動增強藥物的使用,讓肌肉成長的時程更加縮短,因此加劇了對肌腱的衝擊所造成。


沒有長期訓練過的人,對於受傷的想像往往比較單一。受不受傷是風險控管問題,動作正確不正確只是很初階的一個因素而已。只有一種狀況可以「保證不受傷」,那就是不追求任何進步。與其說教練是一個幫助你「絕對不受傷地運動」的角色,倒不如說教練是一個「和你一起規劃你的運動進程與控管受傷風險」的角色。


運動進步,的確急不得,不過到底要「慢」到什麼程度、怎麼樣控管疲勞與修復,就是一門大大大的學問。一味說要慢、要完全沒有傷害,當然很政治正確,但很不切實際;然而「痠痛代表在進步」也常常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步調!


*關於受傷的正確觀念,是不管做什麼運動,都需要了解的。女大生在這裡希望大家可以多分享這篇文,因為你身邊一定有許許多多需要這樣資訊的人~

關於受傷:

分享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