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健身界的人那麼愛吵架?

已經有不知幾個學生或粉絲問過我:為什麼健身界的人那麼愛吵架,是因為運動量大所以脾氣火爆嗎(女大生顯示為:XDDD)?


有些人覺得這是因為台灣運動風氣比較落後,所以整天吵一些「不重要的事」。這樣說的人顯然是沒有在關注國外的運動教練圈。女大生並不敢說自己是閱讀量很多的教練,但是……其實國外的教練圈,一天到晚為了訓練法吵來吵去是很常見的事,一點都不奇怪。只是他們可能的確比較少吵深蹲膝蓋要不要超過腳尖練肚子會不會瘦小腹這類的問題就是了。


每次被問這樣的問題,女大生就會重新思考一次,而隨著年紀時間,看法其實也一直在變。我相信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此以下僅分享我個人「以一個教練的角度出發」所觀察到或反思的一些想法,歡迎討論。


為什麼運動健身界常常在吵架?或者我們換一個角度來問這個問題好了:關於運動的爭議為什麼那麼多?以女大生的觀察,我認為主要可以分成幾個大方向來討論:


  1. 運動健身不是你以為的那種「科學」

  2. 運動健身的成效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3. 運動健身教學者與非教學者看到的東西差很多


以下女大生一一解釋:




運動健身不是你以為的那種科學。這句話的意思並非「運動不是科學」,而是在運動的世界裡,處處充滿了基因、因人制宜、視情況而定(當然,這中間不乏許多原本目標設定就有問題的狀況,例如鼓勵女生以跟運動無關的身材作為運動目標)。以誇張奇怪的練法出頭或取得成效的人俯拾即是,硬要追求「中立」、「有數據」、「有根據」,很容易變成紙上談兵,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相關文章閱讀:為何有關人體健康的研究總是充滿爭議?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運動很少有怎樣做才「對」的狀況,幾乎都是只有怎樣做一定「錯」的情況。對我來說,科學與文獻對於運動最常見也最有用的貢獻,應該是在於幫助我在教學時避開顯而易見的錯,而不是找尋最對的練法(可能因為根本沒有這種東西)。提倡一定要怎樣做才對的那些說法,都有一個共通點,也就是只適用於部分的人,可惜的是作者不一定會標示清楚,讀者也不一定能判斷。這情況總結一句話,就是:


你有想過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差多少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運動健身的成效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每個人的運動目標都不一樣,有些人為了健康、有些人為了身材。或許有人覺得這純粹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我也曾經這樣覺得。不過,我現在認為,事實上媒體與任何在運動領域握有話語權的人,才是真正左右了人們這些各形各色對運動的想像的關鍵角色。運動這件事,因為各種利益或知識不足,被過度與其他領域連結,例如瘦身美體、營養界、直銷、網紅、藝人、藝人的弟弟、醫生…..,都想要分一杯羹。如果今天運動可以「單純就是運動」,那麼評量厲害程度的方式就只有一個:運動表現。不過,由於運動已經被四分五裂到跟各種東西都可以扯上一點關聯,所以變成標準不一。這也是為什麼,你會一天到晚看到渾身筋肉的人靠北身形清瘦的教練不專業、或是有理說不清的時候就開始比誰深蹲比較重或引用的文獻比較威的各種「戰場」。


(下圖:名列網路十大健身教練但實際上好像看不出有在從事運動教學的丁小羽。來源影片

maxresdefault.jpg


(下圖:教你彈力帶會越練越粗壯的醫師。來源:健身卡波臉書

13263757_1188789804506170_8521972123890072610_n.jpg


(下圖:教你變瘦要練紅肌變壯要練白肌的醫師。來源:水肥哥臉書

13062177_1072794609425348_4713265123462002875_n.jpg


運動健身教學者與非教學者看到的東西差很多。這也是教練跟其他非教練但自居運動知識指導者最大的不同:自己練跟教別人練,完全不一樣。這類人通常是有名的健身素人,以及和運動有相關的專業領域者,例如治療師與醫師。這類爭議最大的難處,就在於它們並不一定是顯而易見的錯誤,而是看似「合理」、「科學」,卻實則無用,容易造成一些誤解,讓真正位居教學現場的教練解釋到喉嚨很痛


這類的爭議之所以困難釐清,就在於它們跟那些擺明就是在亂教的網路紅人所犯的錯很不一樣。亂教運動的網路紅人所犯的幾乎都是低等級錯誤,也就是明顯違背已成定論的知識或是對既有知識的誤讀,例如:深蹲膝蓋外翻、局部痩身、美胸瘦手臂、或是上面圖中的紅肌瘦身白肌變壯這種,但這種跨界教學者所犯的,通常會是高等級錯誤,像是提供正確知識但未強調先決條件以及背景部分呈現事實邏輯錯誤、以及無法實用,例如:


  • 提供正確知識但未強調先決條件以及背景:不成比例地大力推廣特定的高強度訓練法或飲食法卻沒有仔細列出適用者條件

  • 部分呈現事實:為擁護特定訓練法而只呈現正相關的文獻或背書者說法

  • 邏輯錯誤:例如淆「運動跟瘦身關聯不大」和「運動不會瘦」兩者

  • 無法實用:例如以為「會教運動」等於「會做對的姿勢」


這些高等級錯誤之所以難以被察覺,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醫師或治療師是相當嚴謹、進入與學成門檻高且國家列管的專業職,因此一般人對於這樣的專業人士說的話比較不會認真檢視,教練有可能說破嘴也達不到一樣的影響力,而這些專業人士,有時候也容易因為自居「懂運動的人」,而以為只要自己有在壓重量、念過解剖學或看看文獻就是運動專家了。簡單說,「運動教學」並不是普遍被以專業等級的態度在對待的一個職業。我們對於犯低級錯誤的部落客或藝人僭越運動專業很有感,但對於醫師與其他專業僭越運動專業卻通常很麻木。醫師+科學背書幾乎成了民眾甚至是許多的運動教練自動關閉獨立思考按鈕的所向披靡公式,處處可見醫師在各種非醫療領域被捧上神壇。

別忘了,最有本錢「理性公正客觀」的人,通常都是最事不關己與不必承擔後果責任的人。(這也是不管哪種專業領域,永遠都不缺各式各樣的「鍵盤專業」指手畫腳的原因)


(下圖:成吉思汗館長對於運動專業不被尊重有感。這也是女大生覺得運動教學最困難的地方,教練的工作就是因人制宜地風險控管,不是所有的指導都可以輕鬆簡化成「文獻證明」、「研究顯示」,有時可能為了避險,選擇最保守但聽起來不一定「正確」的說法。並非人人都有獨立判斷的能力,看看幾篇研究與文章就自居理性發話者的做法,爛攤子與後果常常是第一線教學在收。截圖自水肥哥貼文留言)


13643841_1019578634795992_556264894_n.jpg


結論

其實女大生一直都覺得爭論是好事,我不會刻意避開爭論,因為沒有爭論,就不可能進步。就像民主必定伴隨著「亂」,為了避免亂,就捨棄民主進步,總不是好事。運動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拿複雜的學問來身體力行與教學,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我不會希望爭論消失,而是希望在每次的爭論中,我們都能學會尊重各種不同的專業,並不斷學習與進步。

相關文章:

分享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