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裡的「低水平勤奮」


我第一次看到「低水平勤奮」這個詞,好像是前陣子看到一本教人家怎麼學習的書的影片裡提到的。

從個人努力的層面來看,低水平勤奮的意思就是:把勤奮用在不對的地方,導致沒有預期的結果

而且,因為時間有限,意志力有限,所以不只是這次努力沒結果,同時也壓縮以後的結果。也就是說,「低水平勤奮」的問題來自「低水平勤奮」,「低水平勤奮」的結果則是「更多低水平勤奮」。惡性循環。

我舉一個想瘦身的人最常問的問題做例子:

如果午餐到晚餐之間肚子餓了,該吃什麼比較不容易胖?

1. 剛開始瘦身時,很多人會選ㄧ些低卡但飽足感高的食物,像是蒟蒻、寒天、零脂低糖的點心。

2. 稍微有一點點經驗的人,會說吃水果、堅果,或是「蛋白質

3. 還有一種答案是:都要瘦身了,餓不會怎樣。還可以斷食減肥!

以經驗來看,我的答案是這樣的:

如果這個人真的想要瘦成功,這三種回答都不對。
真正該回答的,是「那個時間會餓的原因是什麼?

1. 身體不會講話,只會感覺。身體製造能量的效率差(不運動的人較常見)、營養素不足、輕微脫水,你都可能會有餓的感覺。 低卡食物絕對解決不了前兩個原因。第三個可能勉強吧?(還是你吃的是貓糧?)

2. 水果、堅果、「蛋白質」,可能營養比較多沒錯。但是..…如果真的是缺營養素,目標又是瘦,那這些東西再怎麼營養,還是等於多吃了一些熱量進來。這是一個看似有道理,但卻毫無策略可言的方式。挖東牆補西牆

3. 斷食聽起來有幾分道理,不過如果沒有解決原本的問題,這剛好是個自殺式建議

可是多數人的努力就用在這些地方。鑽研怎樣的東西又飽又沒熱量、鑽研怎樣的點心最不容易堆積成脂肪又最好取得、或鑽研怎樣堅忍不拔地在短期內餓死自己,變成一個低水平勤奮迴圈,體質越變越差,然後二三十歲的人,說是因為自己老了。

再舉個例子:

運動前要吃什麼才會有力氣?

如果有人這樣問,按照上面的邏輯,你第一個會回答什麼呢
請留言,看看你想的是不是跟我一樣👊👊👊

粉絲們的回答請見貼文下留言:

分享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