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天運動」比「每週運動」簡單很多?
這是 Kelly 教練我很常提到的概念,前幾天學員剛好又提到,讓我發現:我又更確信這件事了。
當越久教練,教過越多人,越是不斷印證這個矛盾觀念。
當然,這裡說的「每天運動」,不是不顧一切忽視身體訊號強迫自己的意思。「每天運動」的意思是:
你已經預設運動就是以「天」為單位發生、而不是以週為單位。就類似多數人預設吃飯每天要有3次,而不是3天才一次。
舉另外一例:
對我來說吃維他命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是以「天」為單位,而不是以「週」或以「月」為單位發生的事。
那我真的有每天吃嗎?你一定可以想像:並沒有。有時候忘記,有時候吃完了沒買新的、有時候罐子被貓推到沙發下半年後才找到🫠🫠🫠。但是因為他就是「每日行程」,所以總體算下來,我一年裡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日子,都有吃維他命。
運動健身也是。他對我來說是一個「每日都要考慮進去的行程」,但近幾個月日曆攤開看,我一週平均運動大概 2-4 次,幾乎沒超過5次,看那週的行程動態變化。
所以,我沒有每天運動,但很肯定是「每天運動」的心態造就了這個運動頻率。
很多時候是沒有安排好的,或是必須改變原本的安排,或是時間到了無法去、或不想去、或去了沒有做完、或突然想動。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像運動這種「就是應該要做」、但是又幾乎難有穩定動力的事,如果不用這樣的方式,人們就總是會交互切換在「擺爛」跟「極端計畫」之間,教練搞不好還更常發生。
(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體態暴起暴落、一下參加比賽一下又好幾個月不練的普遍情況)
總結來說,「每天運動」是一個可以透過一直練習,整合進生活的心態,變得跟刷牙洗澡一樣。當一件事情變成每天無論如何就是要發生時,你會發現你做這件事越來越「無腦」。
無腦的運動,代表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