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的姿勢」為何還會受傷?

幾個月前,有一個人來找 Kelly 教練諮詢上課。對方是稍有經驗的初學者,因此在評估動作的過程,我請他先做出他原本習慣的動作的小範圍版本,然後漸進增加範圍、或是一次嘗試一個稍微不同的角度。過程中,這個學員不停地問我以下問題:

「為什麼你不直接叫我做「對的姿勢」就好?這樣不是比較快嗎?」

這其實是個很好的疑問,也是某些反覆中斷的人難以注意到的潛在問題。

幾乎所有人直覺的想象中,改善身體肌肉骨骼系統的方式都是捏黏土模式:我想要他變成什麼形狀或姿勢,我就要用一個外來的力量,捏製、塑形、以及把「位置不對的部位」移動到「對的部位」就好

(有注意到嗎?這種捏黏土的概念,也是為什麼局部塑身的迷思會很盛行,以及為何我們會以為按摩可以改變身體部位形狀、或解決肌肉無力造成過度收縮產生的痠痛與僵硬感)

但我們的身體,剛好是用相反的方式在運作的!

比起由外向內的「捏黏土」,身體是靠我們的大腦指揮他「由內向外」地出力收縮、移動、在這個過程裡產生連續而微小的動作,一點一點形塑周圍的各種軟硬組織成當下的樣子

尤其是在肌肉、骨頭跟各種結締組織交會的關節處,特別是關節量特別多的脊椎、或關節結構特別複雜的肩膀等地方,更可以看到這種由「長期使用習慣」緩慢堆疊出來的成果。

(這也是為何「整骨」很有效,但不配合由內而外的方式的話,效果幾乎只能維持幾小時或數天的原因)

因此,身體的這個特性,說明了「姿勢」這件事的最大特性:

姿勢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適合一天改變

理論上的「對的姿勢」,不等於「你現在應該要做出的姿勢」。長年下來,Kelly 教練注意到:健身房中有無數無數來問問題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本來無俚頭地亂練,都沒有發生什麼意外。結果一被「專業」調整姿勢,突然就受傷了。

或者是:用原本習慣的姿勢練,還可以逐漸有進步;但用了「對的姿勢」練以後,卻反覆感到疼痛,最後只好放棄這個動作

這些狀況,乍聽之下很匪夷所思。但如果看了夠多案例,以及看完上面 Kelly 教練的說明後,你應該就不會覺得很奇怪了:

不只是重量。姿勢的學習,也是需要漸進的

Painscience 網站作者 Paul Ingraham 所言:這世界上到處都是「姿勢不正確」但沒有疼痛的人,以及「姿勢正確」但長年被疼痛困擾的人。我們的身體每一個關節處都有無數的肌纖維、肌腱、韌帶、神經叢、血管以及各種結締組織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猛然改變就像大地震一樣,尤其是對於沒有長期鍛鍊身體的人來說。

讓我們用更漸進而系統化的方式,讓他一步一步「改建」成我們要的狀態吧!

*文章統整、教學資訊&下次開課第一手優惠,請訂閱 Email

分享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