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畏主流眼光走自己的路?



因為我的非典型經歷(可以看這篇:https://bit.ly/2WXdVZ7),我最常被問的問題是:

你是如何在各種批評反對下仍然堅持自己的路的?

在以前,這個問題,其實我一直都比提問的人還要好奇。我知道我做過很多困難的決定,但每個當下,我並不清楚是什麼力量驅使我選擇A而非B的。






然後,我又剛好有過度認真對待提問的傾向🤣所以這問題揮之不去了好幾年。不過現在,我漸漸懂了。

昨天在演講裏,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你花在「往內看」的時間,要比「往外看」的時間多。
這類跟「做自己」相關的問題之所以是永恆大哉問,就是因為:答案不在別人身上,在自己身上。
既然答案在自己身上,為什麼還是那麼茫然?其實答案真的簡單的不可思議:因為沒做功課。

想想看:
你花多少時間在了解別人在想什麼?(有趣的是,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但卻很常覺得「我真的不懂我在想什麼欸!」)

你花多少時間在跟別人聊天?

你花多少時間在照顧別人的感覺?

你花多少時間在滿足別人的期待?

現在,把「別人」兩個字換成「自己」,答案?應該會瞬間縮小十倍百倍吧。

這當然不是你的錯。因為學校真的沒教、也跟人類的天性有衝突(想想看,如果你活在蠻荒的祖先常花時間在思考跟觀察自己,可能就不會有你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往往被門外的人混淆成「自私」(但其實剛好相反,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導致很多人光是道德這關就過不去了。
只是,這些想法、感覺、期待,不會因為你不認真對待,他們就會消失。他們會擋在你的眼前,讓你看別人都像在看鏡子:

有殺傷力的不是別人的反對,而是你在反對裡看到的、對未來的恐懼;

有殺傷力的不是別人的批評,而是你在批評裡看到的沒自信;

有殺傷力的不是別人的阻擋,而是你在阻擋裡看到的自己沒被滿足的渴望。

恐懼、沒自信、渴望,每個人都有。這些東西是自己的,跟別人無關,別人只是剛好不小心變成了你的鏡子。他們不會消失,但不去面對,就會擴大,影響你的每一個行為,最後落入俗稱的「自我應驗」邏輯偏誤:「他們說我做不到,我果然真的做不到」。

記得,花在「往內看」的時間,要比「往外看」的時間多。如果你認真的實行這件事,你會開始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如何不畏主流眼光走自己的路?」這個問題,也不會再那麼困擾你。😏😏😏

分享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