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大生,你為什麼那麼確定當教練這條路?
http://www.danielsouthern.com/searching/the-journey/ |
現在要旅行相對比以前容易非常多,所以我猜我接下來要說的,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有共鳴。回想一下上次旅行、或者是期待即將到來的旅行:
你期待的是,這趟旅程是否最終人有在某個特定地點,還是從你家開始移動到這些地點一路上的過程?(或者說,根本不是那麼確定你的目的地是哪裡)
你是否會因為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天氣、或者是任何無法事先預測的因素,就覺得不必踏上這趟旅程了,反正最終如果不如一開始想像與計畫的,就是徹底的「失敗」?(而且,怎樣的旅程叫做「失敗的旅程」呢?)
你是否有過在旅行裡做了明明是超誇張超沒效率超浪費錢超不符合經濟效益甚至是危險的蠢事,日後回憶起來卻是津津樂道緬懷不已?
你是否會因為這趟旅行住的是隔音超差語言不通的室友party到半夜回來開燈洗澡大聊天吵死人、吃的是粗食或餐餐超市的冷藏食物,就覺得這整趟旅行是在受苦受難,你還寧願趕快回公司上班?
你在旅行中的心情是什麼?興奮、期待、什麼都是新奇的、什麼都可以探索,還是覺得走走停停簡直浪費時間、照片拍那麼多幹嘛google找到的都更美、風景路人與我何干趕快到每個景點到此一遊比較實在?
你踏上旅程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有人拿高額獎金利誘你,而且跟你「保證」你「一定可以值回票價」,你才決定要參加的嗎?還是就算上班時間不准瀏覽外部網站,你仍然會「不知怎麼地」就發現自己又開始查起下次旅行的行程?
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不會相差太多。至於,為什麼要說這個?原因是這幾天,很巧地連續被好幾個人問我一樣的問題:
「你為什麼那麼確定教練這條路?」
其實一直以來都會有人問,不過這麼密集地被問,還真的讓我認真地思考了好幾天。後來我終於想到一個比較貼切的方式來比喻這件事,那就是「旅行」。
多數人的生活,「工作」跟「旅行」的界線非常清楚、壁壘分明。對他們來說,「旅行」一定要脫離日常情境才能發生。工作是無聊的、旅行是有趣的;工作的重點是結果、旅行的重點是過程;工作的各種轉職過程都很明確、而且若非有什麼夠「確定」的狀態決不輕易以身相許、旅行的過程是不確定的,而且甚至可說,之所以想踏上旅行,多少是衝著那不確定所帶來的期待與刺激。
我並不是因為「熱愛當教練」才當教練的,我在沒有做這行前,對這個職業幾乎是一竅不通。他不會出現在我的生活裡、我也不認識任何從業人員。我只不過是用了一種「旅行」的心態,把自己泡進這個大池裡,眼睛張大、耳朵豎直、每一個過程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新奇而值得研究的,而這樣的心態,就這樣讓我沒什麼時間感地一路到了現在,我甚至從來沒有想過「我真的有那麼確定這就是我要做的事嗎?」
「你怎麼確定你想要什麼?」這樣的問題被問出來時,多少有點把「想要的事」想像成一個固定的狀態,只有得到或沒得到兩種選擇。但事實上,我不可能知道。我唯一能知道的是我「此時此刻」可能稍微覺得這麼做比那麼做更符合我的良知,然後做做看,看看結果是什麼。
這中間就沒有挫折嗎?我必須老實說,超級有。很多時候我非常地不適應,尤其是剛開始時。這樣的工作型態跟我(當時以為的或者是被告知的)的個性、習慣的方式以及以前的環境實在差太多了,前前後後、斷斷續續加起來有數個月的時間(直到現在也是),我都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不時還得應付各種冷嘲熱諷。直到我稍微有那麼一點力氣可以脫離窮於應付的狀態後,我才開始有機會思考:這些我以為的「我不行」、「我不適合」,有沒有可能,都只是那些同樣把教練當成一個「工作」的人試圖灌輸我的?他們的說法是否經得起檢驗?如果他們不曾像我花這麼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那麼,他們的說法真的有參考的價值嗎?(小提示:這些問題,對你的親人也適用,畢竟世上只有媽媽好)
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只是想說:如果你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其實處處有十字路口,只是你有沒有在注意而已),不如試著用這樣的「旅行」濾鏡來看看自己手邊的選項,我相信你會有很多收穫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