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時,為什麼不該只專注在「運動」?
《精準減脂》課程裡「認識熱量」的部分,關於我們身體是如何消耗熱量的部分,Kelly 教練會特別強調一個很關鍵的名詞,就是非運動消耗量(NEAT)。(圖中橘色那塊)
他的意思就是:所有不是刻意經由運動所產生的那些「身體活動」的熱量消耗。
這個「非運動消耗量(NEAT)」,往往是許多瘦身迷思的最大來源之一(比如: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吃不胖?)。最大原因在於,「非運動消耗量」的兩個特色:
不夠熱血
很多減肥瘦身運動主打魔鬼式訓練,是因為那樣「很熱血」,不是因為那樣很燃燒熱量。
我們已經知道,身體是精密的調節儀器,有時候超高強度的運動,會讓我們的身體學會在其他時間節能。但是!人一天身體自然活動的時間有十幾個小時,運動卻最多不超過一兩小時(更別說….多數的我們,也不會天天運動)
也就是說,事實上,我們常因為「很有感」而高估運動燃燒的熱量(Pierpaolo Iodice et al., 2019);因為「太無感」而低估所有 “非運動” 的消耗熱量。
不易察覺
我們的日常活動量隨著科技發展,不停地在暴跌。在過去,活動量高是常態,但是現在,活動量超低成了我們多數人的日常,連教練也逃不掉。
反而是少數擁有特定性格與嗜好(比如說:「不動一下就全身不對勁」這個描述,你是否感同身受?還是很難理解?)、工作生活型態(工作與生活內容充滿體力活,或需要大量移動)的人,會維持較高的活動量。
關於活動量的影響,Kelly教練舉一些你可能有過的經驗當例子:
-
旅遊時,若是需要大量步行的行程,雖然沒有運動,但因為一天下來累積大量的活動量,有可能即使吃遠遠超過平常的食物量,一兩週下來,體重依然下降(寫一寫突然好想出國玩)
-
走動型工作與辦公桌工作,每天的熱量消耗差異很大,可能吃一樣內容的食物,我會變胖,你卻變瘦
-
突然改變生活型態時(職涯轉換、搬家、出國、待產、產後坐月子、家庭成員變化、回學校唸書等等),在飲食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所察覺到的體型的變化,有不少事實上與身體活動量的變化關聯最高
你的生活中曾經有這種經驗嗎?如果把這片拼圖與當時生活中的其他面向整合起來,你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最新文章&下次開課第一手優惠,請訂閱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