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值:用「未來可能性」換取「當下安全感」

我們每一個人買東西都一定會計較 CP 值。

❤️ 只從決定的當下來看,CP 值高當然比較「好」。但是時間拉長以後,就會發現太在意 CP 值的結果,就是我們不停地在做一件事:

💔 犧牲「未來的可能性」換取「當下的安全感」

💭用未來的可能性換取當下的安全感,絕對不是錯的,甚至相當合理。「當下的安全感」其實是很重要的東西,可以說是除了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外,幫助我們順利、有條理、平和度過每一天的關鍵因素。

當我們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大腦會進入一種以管窺天(Tunnel vision)的狀態,想辦法「考慮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簡單快速做決定,確保現在是「感覺起來安全的」就好。

(有注意到嗎?是感覺起來安全,不一定是真的安全)

如果活在叢林裡,這個狀態很有用。但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標準已經遠遠超過「活著」,所以當我們仍然事事這樣做決定,當然一定還是能確保「活著」,但也就這樣了。

💧就像是我們體內最主要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跟正腎上腺素的功能一樣。在緊急狀態時,他們會讓我們整個人快速「備戰」:血壓升高、分解脂肪與醣類成小分子進入血液(方便馬上利用)、血液離開消化道進入骨骼肌、間接促進交感神經興奮…..

💣但當我們長時間維持這種狀態,就完全變成另一個故事:睡眠受到干擾、太多游離營養素讓發炎指數上升不利增肌減脂、營養吸收變差、情緒影響決策的惡性循環…..

🍄「可能性」跟「安全感」都是很抽象的東西,卻也是時時刻刻緩慢卻深度地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東西,就像板塊移動一樣,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可以馬上發現有什麼不同,但等到有辦法「發現」的那一刻,幾乎就已經等於「回不去了」。

💡Kelly 教練因為是教練,所以特別容易遇見這樣的例子。來找教練的人,通常不會是在真正的「活著」邊緣掙扎、但又不確定要怎麼往下一個更好的自己前進。

🌈這就是「可能性」開始發酵的時候🌈

即使「犧牲未來可能性,換取當下安全感」沒有對錯,Kelly 教練還是會強調可能性,不是因為他比較「好」(這個好絕對是要根據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狀態與時刻來判斷的,不是任何人說了算),而是因為他更抽象,而且還有一個矛盾:

🍟越是卡關的人,越容易繼續犧牲明明就更需要的這個「可能性」,繼續換取更多安全感🍟

✏️ 突破「追求 CP 值」造成的限制,非常不容易,但可以練習。如果你想要真實的進步,你需要給自己空間,不斷練習做出選擇的意志、體諒自己的勇氣、檢視自己成見的清晰思路、還有承擔「無法保證結果」的心理韌性 📝

分享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