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長期下來會有反效果的 “減肥行為”(中)
只做「燃燒熱量」的運動
有一些運動種類,比其他的運動更「燃脂」,也就是在運動的當下,消耗掉的熱量裡面有必較大的比例來自脂肪。
如果你想要「燃燒掉的熱量中有較高比例的脂肪」,那麼不管你 Google、查專業書籍或是問 Chat GPT,#有氧運動 對你來說會是首選。像是慢跑、腳踏車、快走、有氧舞蹈課。
這類運動門檻低、技術低、初始身體準備度要求不高,幾乎馬上可以開始做。
不過,真的有這麼美好的事嗎?
現實跟理論,就是往往差這麼多。
Kelly 教練的經驗上,只做這種長時間、強度低的有氧運動,會遇到的阻礙有以下幾種:
(我按照他們會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
1. 疼痛問題
有氧運動比起重量訓練或其他高強度運動,關節重複的動作很多
(比如說,一次跑步可能會給膝蓋衝擊上萬步,但一次重訓就算做很多,一個關節重複的動作也很難超過 100 下)
這對肌肉力量好的人完全不是問題,但是對超過 30 歲、沒有至少 1-3 年重訓經驗的人來說,運動量一大就變成受傷保證班
2. 效果停滯
連續規律有氧運動給身體的燃脂效果,大概在 4-6 週後開始慢慢降低。
這不是因為你的運動失效了,純粹是身體「不進則退」,漸漸適應了原本的運動。
想要身體持續保持高效率燃脂,你會需要一週至少有 1-2 次的高強度運動,比如重訓。
3. 體態鬆垂
如果前面短期跟中期容易遇到的問題都跨越了,你也持續保持大量的有氧運動,身體是可以持續減下去的
畢竟最終,你燃燒掉的熱量跟你的「運動時間」關聯最大。
這時最終會困擾你的問題就會是「體態」。
只靠有氧運動瘦下來的體態,比起重訓者,明顯鬆垂不緊實,主要來自缺乏肌肉支撐的皮下脂肪所造成
Kelly 教練經驗上,很少人會達到第三關(會達到的人可能也不會在看這篇文章)。
大部分人會卡在第一或第二關,此時重量訓練的介入就很重要。可以一次一點,一開始一週 1 次,持續 2-3 個月就已經能看到差別了。
也是有碰到不少學員說,他光是開始重訓個 1-2 次就已經覺得肌肉變緊實了!我是覺得這比較像是「終於感覺到身上的肌肉張力」所造成的錯覺
相關文章:什麼運動最「燃脂」?
把食物貼上好跟壞的標籤
這點 Kelly 教練過去寫過很多文章討論,不過永遠不嫌多,因為永遠就是有那麼多人深陷,卻連問題在哪都不知道。
就跟前面幾點一樣,把食物分成好跟壞、「適合減肥」跟「減肥期間禁止」等等,都是非常暫時、或是真的有「不可抗力需求」的策略,不能是一般人的常態。
仔細看身邊的人,三天兩頭在 “禁吃” 麵包、炸物、飯麵或是___(你可以自行填入你的「邪惡食物」)的人,通常是:
- 反覆減肥失敗
- 時時刻刻活在對食物的恐懼與焦慮中的人,幾乎無法好好享受任何一頓美食
這種狀態對你無益,他會讓你對這些食物開始「過度敏感」,東西都還沒吃進去,已經在腦中對他形成扭曲的意象與想法
(沒真的吃到,就已經得到壞處)
這種不正常的羈絆,會讓你感覺你身不由己。
這就是控制的本質:你越是想強硬控制他,他就會控制你。
這些食物終究會存在你身邊一輩子。學習用好的態度來面對他們,是脫離這種隱形牢籠的不二法門。
Kelly 教練提供你兩個有用的練習方式。你可以做的,是把花在腦海中妖魔化食物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實際的練習步驟上:
用「描述」事實取代「判斷」
“這塊炸雞很邪惡” 是一個主觀的判斷
“這塊炸雞含油量可能是XX克、蛋白質量是 XX 克,不同的麵衣做法可能讓他的碳水含量有 XX 克的差異” ,則是一個描述。
「描述事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強大的工具。
你可以給自己設定個一週的時間,試試看只去「描述」你面前人事物的事實,而非你(摻雜各種情緒的)判斷,你會發現你莫名的壓力跟強制行為減少。
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就只是回到此時此地而已。
全心全意體驗食物
很多人會信誓旦旦的聲稱「我超愛某某食物」,但…他們在吃那個食物時,你會發現他「不在場」。
他沒有在真心品嚐那個食物、體驗自己(以為自己)喜歡的那些味覺、視覺、咀嚼的聲音與口內觸覺的刺激,而是:
邊吃邊卡在腦子裡(煩惱食物太邪惡or快樂的時光好短等下就要吃完了怎麼辦?)
狼吞虎嚥完,但感覺不滿足(因為腦袋還停留在多巴胺的驅動狀態,沒切換到體驗模式,體驗就結束了)
一定要配其他感官刺激,如看電視(這反而會讓你的食物體驗大大稀釋,空虛感變強。對,就是這麼矛盾)
會不會覺得聽起來很熟悉呢?
對於跟食物有不正常關係的人來說,「純粹的體驗食物」變成一件非常艱困的事,惡性循環。
我們很怕如果真心去體驗那個「邪惡食物」,就會加深他對我們的影響。
但其實,事實剛好相反。被你充分體驗過的東西,你會有能力自然放下他,往前走。
Kelly 教練的真心建議:
從現在起,認真對待那些你一邊說邪惡一邊又深深迷戀的食物們。確保你空出時間、空出注意力,好好享受每一口
認真對待它們,就像你對待那些對你來說重要的「人」一樣
(然後,你可能又會發現,原來你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認真對待一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