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問你「女生練什麼肌肉啊?」的人
Man Card in Jeopardy – Ripped girl dwarfs dude in “FlexCam” |
前幾天在網路新聞看到這則報導,關於比賽球場邊觀眾被 Flexcam(”flex” 是自主收縮特定部位肌肉的意思,例如許多罩杯大的男生喜歡做的抖胸肌動作)照到時所發生的趣事:一名男子正對著 flexcam 陶醉在自己的肌肉裏時,赫見後方女子挾著線條分明大塊肌拔山倒樹而來,只好摸摸鼻子龜回位置上。這種趣事,在有肌肉狂熱的美國都可以成為話題了,在台灣這個主流社會仍然崇尚嬌弱女性形象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我的一名學員在看了新聞後說:「那女生真的超壯的!可是其實穿著衣服時完全看不出來耶。」這個問題很好地示範了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我們以為強壯的女生看起來都會像浩克一樣壯到把衣服撐破,但事實其實天差地遠,他們穿衣服時其實看起來平均比一般人還要瘦。看起來不瘦的,都是脂肪,不是肌肉。至少我在台灣一個例外都沒有看過。
讓自己變強壯已經不再是運動員的專利,而是你我以及你身邊每一個人的當務之急,除非你可以找到好理由說服我你不想要有健康的關節與心臟、不想要減少自己的日常受傷機率、不想要預防骨質疏鬆、不想要讓身體成為享樂與探索世界的工具而非重擔。
www.fitday.com |
以下女大生謹提供關於被問到「女生練什麼肌肉啊?」這句話時的應對方式,讓所有想要認真擁抱健身的女孩們在這條路上可以一路平順橫掃千軍,甚至半路拉人出家同行不孤單。內有酸民魂請慎入。
通常女生被問到這種問題,和健康比較無關(即使明明很多人已經明顯因為不鍛鍊而開始有一些症頭),且健身對於健康的好處已經在上面提過,因此接下來針對最常見的外表與求偶相關的焦慮來討論。
外表
- 身材太壯不女性化,不好看
- 在健身房表情痛苦地移動金屬塊狀物很沒有女人味
以上應該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女生不該健身」的理由。針對這種疑慮,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問問說這些話的人:
「你身邊有哪一位女性友人,因為上了健身房後,變得身材太壯的?」
給我一個例子就好了,一個就好。
不管問誰,結論總是千篇一律:沒有。 一個都沒有。我當教練的這些日子,不變的苦惱總是有一項,就是如何讓女生有效率地增加肌肉,而非減少肌肉。沒有訓練過的人,對肌肉的想像,和現實往往是脫節的。他們引證的對象永遠都是網路上搜尋到的獵奇照片與生活由高強度訓練組成的選手級人物。(想要看更多現實世界做重訓的台灣女性身材照片,可以參考宅媽花花和健身狂 Sally)
女大生其實是一個非常個人主義的人,我不太喜歡干涉別人的生活,尊重每個人選擇的自由,但,我非常確定這些人根本活在虛幻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為了他們的健康與未來著想,請救一個是一個。
(上圖是我們多次在奧運舉重與國際健力比賽奪牌的國手陳葦綾。你覺得他看起來跟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嗎?如果他穿著一般衣服走在路上,我不告訴你他是一個可以把兩倍自己體重以上的重量高舉過頭的舉重選手,你會猜得出來嗎?)
至於「健身時表情看起來很痛苦很不秀氣」這種說法,就更讓人忍不住想不秀氣地駁斥。這些人也許是看多了那些行銷式的健身激勵圖文(下面這種)且自己又沒有認真練過,才會有「像圖中的人一樣輕輕鬆鬆做就可以有他的身材」的幻覺。此外,我們的社會仍然充斥著不鼓勵女性太過努力的風氣,也是造成這種荒謬說法仍然有很大影響力的原因。
(如果你永遠只拿右邊那個人手上拿的重量,你練 10 年都不會有他這種屁股)
沒有任何的好事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運動也不會例外。
求偶
- 另一半因為各種理由不支持(覺得女生不該比男生強壯、或就是覺得女生不必運動…)
- 強壯的形象不符合心儀男子的審美觀
- 被同儕嘲笑說再練下去就交不到男朋友
關於第一點,要聽聽女大生的真心建議嗎?如果你真的把健康放在你價值觀的前幾順位,這種另一半,要不就花時間改變他,不然,還是另外找更適合你的人吧。健身與健康,是一種生活模式 (lifestyle),他跟你的人生是密不可分的,不會只是特定時段的獨立事件。第二點同樣比照辦理。
在我們的社會裡,女生通常被教育得要比較懂得體貼別人與配合別人,再加上女生從小比較不被鼓勵運動的歪風,使得一般女生在運動這條路上真的是荊棘遍佈。女大生一直覺得,這些一輩子都在照顧別人需求的女生們,常常忘記一件很重要的事:好好照顧與重視自己的需求,其實才是對身邊人最好的做法。
好好照顧與重視自己的需求,其實才是對身邊人最好的做法。
同儕和朋友的部分可能就沒有伴侶來得嚴重,畢竟你不必把你的人生和對方綁在一起。確定你自己要的是什麼,謝謝對方的建議,然後轉移話題吧。
(不過事實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至少有一兩項以上可以透過運動解決的問題。敝人本身是個比較懶惰的人,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慢慢試著影響對方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個話題我們就擇日再聊吧~)
真心希望所有的女生,能夠在訓練的路上不斷進步,越挫越勇。
相關文章:
加入 Facebook 討論:
女生通常被教育得要比較懂得體貼別人與配合別人,再加上女生從小比較不被鼓勵運動的歪風,使得一般女生在運動這條路上常常是荊棘遍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