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練一次的人,一定要知道的 3 件事

一週上健身房一次,一年其實也可以累積 52 次。

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如果你課表安排適當,而且 100% 規律不跳過任何一次的話,這 52 次是可以確實幫你累積小成果:

🏆揮別腰痠背痛
🏆揮別關節疼痛
🏆身形姿勢變挺
🏆睡眠品質大增
🏆………族繁不及備載

然而,有一些眉角,是你需要先知道的:

一週練一次的心理難度其實最高

知名教練 Dan John 曾說:「一週 1 天比一週 7 天還要難。」

Kelly 教練長年在健身房的觀察,也是如此。

健身房裡面,充滿各式各樣訓練頻率的人,其中最少見的,就是真的非常規律一週練 1 次的人。(除了找教練的人以外)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一週 1 次,這個頻率,除非他是有強制性、有外來約束力、或是不做就馬上會有惡果(而且這個惡果是你夠不想要的),不然….

一週 1 次這種頻率,有一定比沒有好,但真的很難讓人養成習慣、進而享受「越做越無腦」的好處的。

(相關文章:用對的方法做困難的事,相信我,他會越來越簡單 )

計劃好要一週 1 次的人,通常維持不會超過 1 個月,很快就會流於 2 週一次、3 週一次。這樣的頻率當然更無法養成習慣

這就是為什麼健身房幾乎沒有長期極度規律一週 1 次的自主訓練者。

如果你認真評估過後,覺得一週一練就是你目前可以做到的,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找教練」。

在健身房裡,幾乎只有找教練的人,才有辦法長年穩定的一週練一次。

相對的,一週 2-3 次以上的自主練習者就比較常見,因為每次要去運動的心理門檻都比較低

加上這樣的頻率,較容易有「有感」的效果,形成自我激勵的正循環。多出來的意志力,還可以分別人用,幫助身邊更多的人🤓

受傷&疼痛率比一週練 2-3 次的人高

很常有人私訊問 Kelly 教練一些健身的疑難雜症,通常了解一下情況後,九成都是老問題:不規律+頻率低。

舉例來說:一週練一次,等於你身上的肌群,最快最快也要 7 天才會再次被練到。

(小提醒:不要忘了這是完美課表的情況下。真實情況是人們一次只會挑幾個效率低落的花式動作來練,結果很多地方事實上可能2-4週以上才練到一次)

這其實已經超過了肌肉最佳的「超補償」黃金時間 24-72 小時(1-3 天)

在這段「超補償」黃金時間內再次練,你的肌肉就會享受到「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好處,一直往上進步

但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你的肌肉就會慢慢回復到像是沒有練過的狀態

(Kelly 教練小提醒:這個理論適用想要增加肌肉量的人。事實上,一般人剛開始練的前 6 個月,還是會有小量的神經適應跟進步,不至於到「打回原形」)

這就是為什麼,訓練頻率始終在一週 1 次左右徘徊的人,比起那些明明練更多、更咬牙切齒、應該風險更高的人來說,更常會有運動相關的疼痛跟不適

除了自己課表安排不當&各種訓練參數拿捏不好,因為你沒有給身上的組織足夠的頻率適應現在在做的事。

想進步,就是要施壓。但以上這種情況,施壓也不是、不施壓也不是。這是一個要很小心拿捏「漸進」的狀況。

一週 1 次,只要夠規律,還是有進步空間的。但是因為幅度非常小,要細心拿捏、時刻關照身體狀態才行

如果自己沒有把握,那 Kelly 教練建議最好的策略,就是保守一點,每次都練一模一樣的東西。

然後,每一次有連續 3 週連成一條線、中間都沒有 miss 掉時,第 3 次時就可以嘗試增加「重量」或「組數」。

(相關文章:一週練一次要注意的三大原則 )

不要期待身材變化,尤其是肚子

其實一週練 1 次依然是會有身形變化的。你會覺得身體變緊實、精神變好、姿勢變挺、腰痠背痛顯著減少。

但是,你不會有 Kelly 教練這樣、或是你在臉書上看到的那些網紅的身材。

有人會問我:「教練,我當然不用到那樣,但我只是想要稍微______ 」

必須很誠實的說,就算你以為你提出的這個___已經夠「實際」,通常可能還是達不到。

(當然,依據每個人體質還有運動經驗,還是會有些微差別)

為什麼我會這麼肯定?因為一週 1 練這樣的頻率,本來就不太會達到身形改變。

他給身體的刺激就是遠遠低於身材雕塑的門檻,即使你火力全開鋼鐵意志不讓每塊肌肉燃燒殆盡絕不走出健身房(我是勸你不要🙃

如果在意身材,那麽在一週一次健身的情況下,Kelly 教練會建議你加入飲食、作息與壓力管理的調整,成功機率會更大。

(相關文章:增肌的 5 個 level,你屬於哪一個?  )

把這篇文分享給你身邊真的很需要這些提醒的朋友吧!🎈

分享到

Similar Posts